碳中和工厂的排碳“归零”密码 | 6个故事读懂ESG报告①
时间:2023-04-13 10:57:39
作者:益海嘉里
益海嘉里旗下第一家碳中和工厂
2018年,我国首次制定并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立了绿色工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作为中国粮油行业绿色发展的探索者,益海嘉里金龙鱼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各个环节,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推进节能减排。截止2022年末,集团旗下共41家企业荣获64项绿色工厂认定。在益海嘉里金龙鱼的引导和规范下,昆明工厂自2016年建成投产,就一直向着绿色经营不断努力。
“董事长曾说:一个理想的集团不仅要生产优质的产品、实现良好的股东回报,更要特别注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谈起昆明工厂的绿色经营之道,昆明工厂EHS(健康、安全与环境一体化管理)主任丁援军认为,正是因为集团管理层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视,工厂才得以建立全员节能降碳意识。
众所周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庞大的电量,目前中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是利用煤炭燃烧来发电,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
面粉加工是昆明工厂的主营业务之一,在小麦的原料运输、清理、制粉等环节都要耗费不少能源,自然就得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在国家绿色工厂评价体系的指导下,2019年,昆明工厂便开始筹建绿色工厂,更规范化地探索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
但要怎么做才能减低排放?一时间所有人都感到无从下手。
“我们的优势就是‘用思想来决定行动’。”丁援军回忆道,在筹备国家绿色工厂的初期,工厂里上至管理层、下至每一名员工都各司其职,把前期分析得出的短板一个个找出来后,大伙就合力补齐。
前期的“破冰行动”就这么被一一分解消化:生产部门改进生产工艺、研发部门研发合适的制粉技术、采购部门使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行政部门定下办公区“人走切电源”等规定……大家拧成一股绳,通过一系列节能改造、工艺优化,逐步往节能降碳的目标迈进。
清洁能源 “风光”这边独好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益海嘉里金龙鱼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集团内部选定了一批碳中和试点工厂,昆明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几年的绿色经营,昆明工厂的碳排放量有了显著下降,但把工厂的碳排量全部“清零”又给丁援军出了新的难题。“刚开始团队成员都比较迷茫,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儿,而且国内粮油行业内还没有碳中和工厂认证先例,具体怎么做,要做些什么还得摸着石头过河。” 丁援军说。
昆明别称“春城”,因其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由此得名。独特的地理优势,让昆明全年日照平均小时数超2000个小时。在当地,人们把“晒太阳”戏称为“烤太阳”,足见其日照的强度。
在丁援军和他的团队一筹莫展之际,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逐渐走进视野:有了太阳能光伏板的助力,它就能将太阳光转化为工厂所需的电力,过程中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说干就干,昆明工厂很快就开启了屋顶分布式光伏铺设工程,2021年初立项实施,11月建成投用,不到一年时间光伏板面就铺满了工厂屋顶。
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工厂一屋顶的光伏板预计每年可发电98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0吨!
不仅如此,昆明工厂规划2023年还将建设2兆瓦光伏发电二期项目,一、二期建成投用后预计全年发电407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0吨,减碳量能比现在提高4倍多。
布局光伏的同时,工厂还充分利用当地绿色能源优势,与售电公司进行多次沟通,在相同的电价上力争多使用绿色电力。
除了提升绿色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外,昆明工厂也深入挖掘日常降碳机会点。
“我们发现,尽可能减少厂内运输环节和包材使用完全是可行的,例如可以让产品以散装、吨袋和直装的形式在厂内运输,让包材能够循环利用;其次,昆明全年气候宜人,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对配电室降温,同时减少空调的使用;最后就是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节能降碳,比如微波照明等。” 丁援军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第三方机构检验,昆明工厂顺利完成了2021年度的碳中和认证,不仅成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工厂,也成为中国粮油行业第一家实现碳中和认证的企业。
在2022年9月的碳中和工厂揭牌仪式上,中国粮油学会发来贺信,称昆明工厂碳中和的认证,必将进一步推动粮油行业在节能降碳方面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无独有偶,今年2月,在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昆明工厂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获评碳中和工厂、绿色工厂不是终点。”丁援军笑着表示:“我们会继续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持续挖潜节能降碳的机会点,和集团工厂携手向'零碳'未来迈进!”
看完昆明碳中和工厂的故事,现在大家是不是觉得ESG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好理解啦?
作为国内粮油食品行业的“排头兵”,益海嘉里金龙鱼将继续以绿色经营为己任,争取打造更多的碳中和工厂,与行业携手,为国家助力,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